創意提案分享
廚餘烘焙
參與者:Karen Fong
2022年10月,創立社交平台作食譜分享及工作坊,示範善用善用廚餘作烹調的技巧。該社交平台得到270位粉絲支持,並會持續更新資訊。
「竹」碰自然
參與機構:滿竹跨世代
2022年10至12月,透過竹棚技藝及講座,展示竹作為碳中和自然方案的潛力。參與人次達8600。
換衣派對
參與機構:執嘢
2023年1月,倡議透過轉贈二手衣物促進社區循環再用。共552人參與為期兩日的活動,回收衣服達550公斤以上及減排越11,000公斤二氧化碳當量。
蠔礁保育
參與機構:Sustainable Ocean Alliance Hong Kong (SOAHK)
項目回收舊竹製作支架作蠔苗培育,並應用於蠔礁復修的研究,現階段正觀察及測量其固碳成效。蠔礁是大自然的重要碳匯之一,方案透過修復蠔礁作為碳中和自然為本方案。
碳中和達人
參與學校:德信學校四年級家長教師會
是次計劃由家長教師會主動策辦,家校合作鼓勵家長及孩子一起參與連串專題講座,並設計低碳生活承諾卡及宣傳短片,把碳中和理念廣傳至家庭。
Bee My Friend
參與學校:德萃小學
德萃小學動員學生,在校內以循環物料製作「蜜蜂酒店」為城中昆蟲提供居所;並舉辦講座及參觀活動,倡議與蜜蜂共存及城市生態保育,藉此提昇提昇應對氣候危機的韌力。
求恩有機園圃
參與學校:李求恩紀念中學
學校透過建立有機園圃及有機耕種,鼓勵學生實踐低碳飲食及回收廚餘製作堆肥,並利用太陽能裝置為廚餘機供電,促進學生多方面探究碳中和。
環保消費我做到
參與學校:民生書院幼稚園
學校邀請學生及家長運用循環物料為校園作節慶裝佈置,並鼓勵幼兒於早會分享環保消費的經驗,深化幼兒學習珍惜資源的低碳生活習慣。
AI 歸園田居
參與學校: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學校
以STEM學習模式,引導學生設計魚菜共生系統,並以太 陽能供電及利用Micro:bit 袖珍電腦監控探系統的濕度及灌溉操作。系統設計雖然仍待改善,但學習過程大幅提昇了學生對氣候變化及減碳科技的認知。
碳中和之旅
參與機構:新界鄉議局大埔區中學
計劃鼓勵在地旅遊,以旅遊短片展示香港的文化特色;並在校舉辦碳中和之旅攤位遊戲,鼓勵學生實踐低碳生活。
碳Done 應用程式
參與學校:將軍澳官立小學
學校以計分遊戲應用程式,吸引學生每週完成一項指定的減碳生活任務。並按學生的參與記錄適時作出提醒及鼓勵,協助學生培養低碳生活習慣。
齊「皂」手語
參與機構: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荃灣會所
2022年9月,參與機構招募青年義工學習手語,藉廢油環保皂工作坊向聽障人士宣揚減碳生活點子,廣傳碳中和訊息至社區不同層面。
「袋代衣」升級再造
參與機構:香港青年協會康城青年空間鄰舍隊第142隊核心成員
2022年12月,青年義工收集區內舊衣,並跟隨婦女導師學習縫紉技巧,把舊衣升級再造成環保袋及頭飾,並透過在社區展示成品及攤位遊戲,倡議低碳生活及技能承傳。
碳少陣計劃
參與機構:香港小童群益會賽馬會長享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
參與計劃的20名成員,藉工作坊、走訪裸買小店及籌備Plastic Gallery審視日常消費模式,並透過藝術創作反思可持續消費,倡議走塑生活的實踐。